新御宅屋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其他小说
据说我爹是皇帝 枕上婚色之天价妻约 重生后我成了暴君的心尖宠 贵女白若兰 每天都在被狗男人碰瓷 (修仙NPH) 全本小说
新御宅屋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作者: 风雪云中路 时间: 2024/06/15 
上一章   第456节   下一章 ( → )
    但是那只是表面上不搞什么动作,但是在私底下肯定会想尽办法找机会,与进军部队较量一下的,或是说下马威也没有什么错。这帮家伙就是这么一个子,这天下的事情就没有他们害怕的,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别说进军的司令员、政委,就是主席和老总在这里,这帮家伙也是一样。当然要是杨震或是郭邴勋,还有李明瑞几个人在这里,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掀起什么风浪来。尤其是对杨震这个一号,他们不仅仅是怕,更多的还是服气。换了别人,他们可就不怎么在乎了。

    实际上如果不是杨震有意的躲着政委的最后一个问题,他们那点心思也瞒不过杨震。只不过当时脑海之中考虑别的事情,再加上有些事情不好当着两位老首长明说,没有来得及给这帮家伙打打预防针,这才让这帮家伙有机会张扬一下。

    这一次的围场之行,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让杨震在觉到不是很舒服的同时也觉到相当疲惫。杨震在此时战事正烈的时候,来围场与进军司令员、政委会面,其实别的都不重要,更是不是来炫富的,不是炫耀他这几年在北折腾出的家底。

    眼下的他还不至于那么肤浅,在两位老首长面前显摆自己有多牛,显摆自己统帅下的抗联有多兵强马壮。别说几年来统带大军的力,让他早就已经养成了极深的城府。就是几年前的他,也不是那种张扬的人。而且他自问,在两位军龄都比他年龄大的老首长面前,也没有什么好显摆的。

    他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做通进军司令员和政委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接受自己关于下一步作战的方案。对于杨震来说未雨绸缪,凡是想在前边是必须的。战场如棋盘,下一步不仅仅要看三步。

    带干粮、晴备伞,才是他的人生格言。他一向都认为,在军事上没有走一步看一步的那种做法。只有事先经过缜密的计划,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那种临时抱佛脚,现做饭现买粮的做法,绝对不是他杨震的风格。

    所以在他看来,关于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与进军两位老帅提前沟通一下是相当有必要的。只要争取到两位老帅的支持,中央那里的工作就好做了。只是他却没有想到。多年来一直处在险恶的环境,让两位老帅在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很谨慎。

    自己费尽了口舌,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无疑让杨震很是失望。两位老帅的谨慎,他不是不理解。眼下正值巅峰期的军,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持续作战能力都远在关内部队,也包括抗联之上。

    在部队与关东军长时间作战,已经相当疲惫,伤亡也绝对不会太小,而且物资消耗已经过大的情况之下。将华北方面军几十万的军也全部搅合进来,对于部队的承受能力无疑将会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而一旦后续作战计划,按照杨震的思路去执行,就是不想将整个华北方面军都搅进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目前占优势的军一向主动进攻的意识极强,让他们被动的在哪里挨打这可能吗?

    到时候即便是胜了,在军此时还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部队也是要伤筋动骨的。如果一旦败了,损失那就更大了。关内的几大据地,尤其是首当其冲的晋察冀与晋绥据地,甚至有可能会有一个两个保不住。对于这种胜了部队也要承受重大损失,而败了甚至有倾家产的危险的作战计划,两位老帅的谨慎是必然的。

    第1134章 出关真是一关

    在关内军还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两位老帅不想冒这个风险也是很正常的。而在东北,虽然关东军与抗联目前形势比较微妙,但是无论是从那个方面来说,关东军还是稳稳的占据上风。

    现在集中了两大敌后据地华的进军,还是集中了抗联大部分现代化装备的西战区部队,都是两军的华,更是他们今后打下去的资本。一旦部队损失过大,在想恢复元气,没有长时间休整是不可能的。

    但持续作战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军,会给自己休整与息的时间吗?即便是达成了战略目标,但是一旦部队损失巨大,后继乏力,打通的通线最终还是人家的。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从其他地方调集援军。

    但是无论是进军还是关内各个据地,在后续动员方面与军差距太大。抗联虽然已经建成一套现代化的兵役制度和动员体系,但是整个据地内的兵员潜力基本挖掘余烬,已经无力在动员更多的兵力。

    而无论是进军,还是关内各个据地,本就没有现代化的兵役制度和动员体系。关内补充部队征兵,更多的是靠百姓的自愿和政治动员。而在还要与伪军争夺兵员的情况之下,关内部队补充兵员,远不如后世宣传的那样轻松。

    要吃饭的不仅仅是军人,军人的家属也是要吃饭的,与连军装都发不齐的关内部队相比,伪军是发饷的。配合军扫的时候,还能捞到不少的外快。虽说大头都让当官的捞走了,但是自己多少还剩下一点。

    如果被派到关卡一类的地方去守备,更是肥水多多。在这一点上,伪军对于很大一部分的老百姓的引力,要远比连饭都吃不的关内部队要高的多。

    而且伪军虽说除了一些锐之外,大部分械也比较陈破。但是人家弹药充足,补给也可以维持。在战场上,总比比弹药多,动不动就要抡大刀片子去拼命的关内部队多了一些生命上的保障。在他们身后还有强大的军可以依靠,打了狗主人还是要出面的。

    相对于食不腹,本人杀,伪军杀,甚至有的时候连国军也杀的关内部队来说。有军饷可以拿,有军装可以穿。虽说吃的不见得多好,但是总能吃的。而且越是军各部队直接控制的伪军,补给条件也就越好。

    尽管顶着一个汉的帽子并不好看,更不好听。但是对于处于战年代的国人来说,能吃肚子,养活家人还管不管什么好看、难看?对于那些伪军来说,自己和家人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在与伪军争夺兵员方面,关内部队远没有人家有引力。而且中国人自古讲究好男不当兵,就算是本人的刺刀口上,让一般人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的危险去当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关内部队在动员新兵、补充兵员方面,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且在中国深地步的乡土观念的影响之下,离家不离乡的地方部队还远比主力部队好补充的多。对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来说,守土抗战的话,远不如直接利益好用。

    抗战初期本人烧杀劫掠,迫很大一部分老百姓都主动参军。但是到了眼下,本人为了巩固占领区,以加快对占区资源的掠夺,更多的是采取以华制华和怀柔一些的政策。使得群众当兵的积极,反倒是没有抗战初期那么的高了。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反正都是纳粮,给谁不是一样?只要能保住命就是比什么都强。而有这种观念的不是一部分人,而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再加上伪军在扫的时候,为了削弱部队的抵抗意志,有意识的对抗属进行屠杀。以及据地本身生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使得据地征兵并不容易。

    即便是当兵了,也首选的是在自己家乡活动的部队。与游动作战的主力部队相比,在他们自己家乡活动的区小队、县大队、分区独立团的等地方武装,在补充部队方面要比主力倒是容易一些。

    但也正是这种乡土观念重,不愿意离家远的病,让这些地方武装升级到主力部队之后,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很多的病。而其中最多的就是因为离家乡作战,容易出现逃兵。等到进军下达出关作战的命令之后,跑的更多。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很多的时候都是成批的跑。与有着闯关东习俗的山东不一样,在河北、河南、山西人心中从来就没有闯关东这一说法。虽说也不是绝对,但是与构成东北外来主要人口的山东省相比,除了冀东地区之外,其余的几个省闯关东的人并不多。

    历代闯关东的人口之中,山东籍的占了八成。其余的几省人口比例,要少的多。尤其是山西人,除了晋商之外,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在后世的行政规划上,现在的热河虽说还不算真正意义的东北。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那里既然在山海关以北,那就是东北。去那里,就是闯关东。

    部队出关作战,让很多人都很不情愿。离家过远是一个原因,以及在过去都是过不下去的人才闯关东的传统,还有关于东北那些恐怖的传说,也占据了很大的原因。这也是引起进军出现逃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升级来的部队,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尤其是那些升级完就整编北上的部队,更是重中之重。地方武装大多成分比较单一,多是由一个地方的人组成。

    这样的部队,除了几位高级指挥员之外,从上到下清一的同乡,甚至营连干部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身边的人都是老乡,跑起来更加方便。偶尔抓回来的一两个逃兵,甚至在第二天连看守他们的人都一起跑了,还出现了带队干部带着一起跑。

    别人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现在的进军是老乡见老乡一起跑。到最后进军甚至规定夜间放哨,要求员和骨干带队,而且不许放单人哨兵,还组成了各种帮教小组。可就这样,也控制不住。有时候带哨的和放哨的一起跑了,帮教的人和教育的人的一起没有了影子。

    在编成进军的时候,这些升级的地方武装无论是在向晋北集结的路上,还是在出关的路上,几乎每一个部队都有逃兵出现。甚至有一个从地方武装升级来的营,从补充进主力部队到还没有完全出关,在晋北集结的时候,就已经跑的只剩下不到一个半连。

    甚至出现过一个连从连长、指导员到下边的普通战士,一个不剩全跑回老据地的事例。人家也干脆,说既然在那都是抗战、打鬼子,那么回家守着乡土也是一样抗战,自己保证不当汉、不当叛国。

    在进军出关时,越往北走逃兵的现象也就越严重,甚至老部队、老骨头都出现逃兵的现象。在部队在冀东地区过长城的时候,还曾经发生过有一个团的营教导员,带着马夫和通讯员,连同六个调往东北工作地方干部,还有一个班的战士一起都跑了回去的事情。

    进军临出发的时候,为抗联专门组建的六个新兵团,等出了长城一线。上万人的新兵,跑的只剩下六千多。新兵跑,老兵也跑。战士跑,干部也跑。逃兵的事情,在进热河这一路上成了各级干部最头疼的事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每天晚上行军休息的时候,各级干部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你们今天又跑了多少?一些新升级的部队,甚至问的是你今天还剩下多少人。干部还剩下几个,战士还剩下多少。

    部队又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强行军,没有力也没有时间去抓这些逃兵,只能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处置。为了遏制住这股逃兵,一向轻易不杀人的政委下令,对待逃兵的政策进行调整。

    由原来拖逃跑的就地毙,改为对于逃兵中的干部只要抓到就地毙,战士第一次罚到后勤部门做苦役,第二次则就地毙。拖逃跑就是叛逃,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普通的逃兵这么处罚,在关内部队的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形势究竟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为了遏制逃兵,在出长城的时候甚至一次毙了鼓动战士逃跑的一个老红军时期的副营长,还有被抓回来的三个连级干部,十多个排级干部。并采取了传首示众,将尸体摆在行军路线上让所有干部战斗都见到,这一古老的威胁方式,才大致刹住这股风气。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从新升级的地方武装之中出现的这股不愿出关作战而引起的逃兵,已经蔓延到了老部队和干部身上。甚至有的人都喊出了宁可死在太行山,也不愿意去东北。再不下决心刹住这种情况,等到了热河整个部队还能剩下多少人?

    新升级的部队倒也罢了,但是那些老部队跑的人可大多都是经历过无数大战恶战的老骨头啊,甚至还有不少三八年就入伍的老兵。这样的人也都跑了,可见当时的形势之恶化。但尽管杀人杀的政委都有些心软了,却仍旧没有完全杜绝逃兵的风气。

    直到部队进入热河之后,因为敌情过于复杂和严重,离部队几乎就是一个死。别说单独行动,就是小部队都很难生存下来。再加上伪军已经严密的封锁了内外长城一线,就是离开部队跑也很难跑回去。这才让这股逃兵风,彻底的平息。

    你身上的军装可以掉,也可以丢掉。但是你的口音能改?手上的老茧和脑袋上军帽出来的印子能去掉?被本人抓到,不是送到东北当劳工,就是死路一条。与其这样,还不如留在部队。

    用温文尔雅的进军政委的话来说,这出关真的是一关。当两位老帅与杨震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杨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饶是他的心理素质这么好,也是瞠目结舌。这与后世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简直可以说大相径庭。

    第1135章 战争就是风险

    进军北上时候,遭遇的逃兵虽然只是一个花絮,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关内部队在征兵的时候,远非杨震想象的那么好。部队的基础,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牢靠。无论你怎么做思想工作,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思想,短时间之内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尤其是在当年关内部队东渡黄河创建华北据地的时候,宣传的口号是守土有责,离家不离乡。你自己就是这么宣传的,还怪部队在得知要进东北之后,军心动摇?政治动员在好,也不如家里面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好。

    在两位老帅看来,一旦部队在连续损失过大,在短时间之内很难获得补充。即便是在老据地,动员部队来东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内战的时候,可以用俘虏补充部队。但现在你总不能抓到的军俘虏换身军装,补充进入部队吧。就算他个人愿意为反法西斯战争效力,但就算你自己也不可能放心让这种部队上战场。

    尤其是一旦军以重兵集团全力反攻热河,切断进军与东北之间的陆地联系。那么对于连续作战本身实力就已经极大削弱,却是很难得到补充的部队来说,那情况就是更加危险了。到时候要弹药没有弹药,要粮食没有粮食的部队,甚至有可能在伪军围攻之下全军覆灭。

    当年西路军的悲剧,给两位老帅,尤其是担任援西军司令员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孤军在无补给的情况之下长途远征,结果大多是以悲剧收场。尽管现在的抗联不是当年人困马乏,粮、弹两缺的西路军。

    但军也不是当年装备也很差,只比西路军要好那么一点点,而且战术素养全无的马家军。两位老帅在和杨震谈话的时候,曾经以西路军的教训,提醒过杨震避免重蹈当年西路军的覆辙。尤其是在部队补充困难的情况之下,这点教训尤为重要。人不是炮弹药,打出去还可以再制造,人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对于补充困难的进军和抗联来说,军后续作战能力则要强的多。即便关东军和华北军受到重创,此战过后无力进行反扑。但军在华中、华南,在国内和朝鲜,都还有大量的部队。

    而且据情报显示,军在国内正在编组大批新的师团。而军又掌握着海运和铁路等现代化的通干线,补充和调动都相当的快速。一旦中国战场需要,这些新的师团可以通过海路,快速的抵达中国战场。

    两位老帅,都是军事大家。对于战争双方任何一方的战争潜力理解和判断,都至少在中上的水平。正因为看出来杨震的计划,一旦失利对部队的今后发展会带来毁灭的影响。所以对于杨震的这个看起来实在有些冒险的计划,不支持也是正常的。

    到时候损兵折将,久战疲惫的自己部队,能不能顶得住军新来的生力军反扑,恐怕就连自己都无法保证。所以对于两位老帅的谨慎态度,杨震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两位老帅的担忧,杨震同样也清楚。但是理解,并不代表他会完全的接受。

    他认为自己的思路尽管风险极大,但只要计划缜密还是相当有可行之处的。而且选择绥远为主要目标,要比选择察南实际上可能遭遇的风险会更小。与察南相比,绥远实际上在军整个战略位置上重要还是差了一截。

    绥远大部分的地区地形平坦,地瘠民贫、物产除了牛马羊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东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炭与钢铁和稀有金属生产基地,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而且包头的稀土矿,此时还远没有利用起来。与镍铬等军工生产所需重要的矿产资源相比,眼下稀土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

    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也远没有后世发达,对于稀土的需求量还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多。在资源和物资上,绥远对于军来说,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他们抢占绥远大部,除了以便从北面对陕西以及整个大西北形成威胁。在需要的时候与山西方面军对陕西形成钳形攻势,南北对进进攻陕西。以及取得经绥西,向宁夏、甘肃进攻的通道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华北方面军整个战略防御的纵深,以及保证晋西北的安全。

    除了一定的战略因素之外,绥远恐怕在军在华北的整个战略上,重要远不如与晋北山水相连,实际上是整个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且盛产煤炭,尤其是号称中国煤都的大同北方屏障的察南地区。

    这一点可以从军蒙疆驻屯军主力,都摆在张家口至外长城一线。整个绥远广大地区,只有一个人数并不多的骑兵集团可以看得出。相对于粮食不能自给的绥远,与关内山水相连的察南地区,在军的整个战略版图上,要重要的多。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很微妙的原因也未必不是没有可能。按照重庆方面的划分,整个绥远都是第八战区的地盘。而在皖南事变之后,以军的情报收集能力,他们不会觉察出目前国内政治气氛已经远远不如抗战之初,国共之间的裂痕已相当的深了。只是因为有了军这个共同的敌人,而没有公开的撕破脸而已。

    选择绥远为主要目标,说不定期待着中国人自己大打出手的军,还会乐见其成的看到双方为了争地盘冲突。甚至为了有意识的故意制造两军矛盾,有可能放弃对其并非至关重要的绥远。

    尤其是在眼下军在整个中国的攻势,已经实际上成为强弩之末,已经没有能力向中国西北内陆进攻的情况之下。在国内政治风云相当诡异的情况之下,总是有人期待着做鹬蚌相争之中,那个得利的渔翁。

    如果此时真的在绥远出现国共冲突,这无疑对军破坏眼下的抗民族统一战线的举动,是一个变相的协助。以军的一贯秉来说,为了挑起中国人的内战,放弃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太重要的绥远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说这个可能并不是太大,但是也不是一点没有。所以杨震认为有些事物,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决定一场战役,不仅仅要考虑到战场之内可以预见的敌人,更要考虑到战场之外的因素。尤其是祸水东移、挑拨离间中国人搞内斗的事情,本人会非常乐意做的。

    所以在杨震看来,选择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察北地区为主要的突破口,以一部兵力向南沿着山山脉展开防御,同时以绥远为主要目标的作战计划,实际上除了容易引起国共冲突之外。

    选择绥远,在军事上的风险并不比选择军重兵猬集,而且与关内联系更加紧密的察南地区要大到哪里去。而且在杨震看来,如果一点风险也不敢冒,那还要他们这些人做什么?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一种风险。

    实际上杨震很清楚执行自己的作战方案,也包括两位老帅的方案在内,最容易出问题的并不是西边,而是这边的热河地区。如果部队在西进过程之中,热河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热西地区丢了,那可就真的成了首尾难顾了。但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见得非出问题。只要做好事先的准备,危险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尽管有些疲惫,杨震知道要想解决这件事情,子还是在中央。无论自己与两位老帅的意见是否统一,只要中央同意,以两位老帅的为人,就是那不赞同,还是会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央要求的。

    想了想,杨震掏出纸笔,又亲自起草了给中央的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上,杨震将自己思路的最终可能取得的最好结果和最坏的结果,以及带来的后续影响,包括对华北所有抗据地周边环境的影响,都向中央做了一个完整的汇报。

    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无论是不是按照自己的预想那样,都要几乎涉及到整个华北的所有抗据地。与关内部队打道,尤其是在自己的计划之中需要晋绥军区的全力配合,没有中央的首肯与协调,单凭抗联自己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而如果要想取得中央的同意,就要首先需要两位老帅的支持。只要他们支持自己的这个计划,获得中央同意的几率才会大的多。否则让中央冒着一旦失利,几大军区的损失恐怕连伤筋动骨都很难保持住的风险,去下这个决心会很难的。

    同时只要有了两位老帅的支持,下一步作战也才会更好的展开。尤其是政委,虽说已经调任进军的政委,但是现在他身上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并没有被免除。整个晋察冀军区,还是归他指挥。

    而司令员目前也是一样的,身上的一二九师师长与太行军区的职务并没有被接触。整个太行、太岳军区的部队,还是他的部下。只要两位老帅都支持自己,才能将整个第二阶段作战更好的整合成一盘棋。而有了司令员做桥梁,与晋绥军区的沟通也会更加的方便。

    所以此次杨震来热河,就是为了将心中关于下一步作战的想法,事先与两位老帅沟通一下。以便争取他们同意,共同去做中央的工作。原本以为只要能取得两位老帅的支持,下一步做中央的工作会更容易做。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来的结果让他会如此的失望。自己的计划,在两位老帅这里就没有获得通过。这个结果,多少有些让杨震觉到失望。但杨震从骨子里就有的倔强格,却是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容易屈服的人。

    这封电报,就是他关于下一步作战的第二次建议。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中央也是要从全盘考虑的。答复自己,也不会太快。但中央什么时候答复那是中央的事情,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第1136章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他相信,只要自己将两个计划的优劣说清楚,以及包头地区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说明白,以主席的战略眼光,会支持自己计划的。但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坚持自己关于下一步作战的思路。

    在起草完毕这封比在进军司令部起草的那份电报长了几乎一倍的电报后,杨震在电报上重重的画上了代表最重要电报的五个三角形。但杨震却并未停手,在犹豫了良久,在电报的最末尾加上了一句“请主席慎重考虑之”这句话。

    这句话也许有些语气过重,但杨震相信主席能够明白这句话意思的。慎重考虑,是希望主席能够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眼光尽可能的放的长远一些。尤其是在经济和今后下一步工业发展上,看到拿下包头的意义。

    只是在做完全部工作之后,他却并没有急着将这封电报急着发出去。而是靠着车厢的挡板,在脑海之中不断的盘算着自己的这个计划那里还需要补充,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要想在取得中央的支持,必须尽可能的完善这个计划。虽然不能说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一定要尽可能的将漏弥补。

    为了拟定后续作战方案,杨震在来之前与郭邴勋曾经在地图上做过多次的推演。包括西进绥远之后,第八战区那位绥远王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将与第八战区可能的冲突在内,全部都进行了地图上的推演。

    那位绥远王虽说是绥远省主席,整个绥远至少在名义下都归他管辖。但眼下在伪军的缩之下,只占据绥远的一隅,实际控制区只有伊克昭盟以及河套地区的三个县。身后的宁夏省是马家军的地盘,而正南则是陕甘宁边区。

    其所辖地区,除了河套三县尚属富裕之外,其余的地方地瘠民贫,而且境内相当一部分面积为沙漠。不仅回旋余地狭小,而且物产极为贫瘠。不要说别的,在补充兵员方面比抗联还匮乏。那点面积,居民又大部分都是蒙古族,可征兵源数量匮乏。

    虽说此人英勇善战,对绥远伪军作战屡屡得手。但因为实力悬殊,自保有余拓展不足。随多次主动出击,但总归因为实力有限,而无法拓展开拓空间。如果抗联真的拿下绥远占区,这个家伙不借机扩张就不是他的为人了。甚至在抗联与绥远战之时,这个家伙很有可能利用伪军主力被抗联引过去的机会,而主动出击。

    对于绥远,尤其是归绥与包头志在必得的杨震,为了应对这个家伙可能的动作。甚至还特地从中央,调来了那位绥远王所经历过的主要战事,以摸清楚此人的作战特点。如果不是有所顾忌,杨震甚至连此人仅剩的伊克昭盟都想拿下来。

    要想搞出那个东西,就必须由铀矿。而作为铀矿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在后世最大的铀矿除了新疆,就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上,也就是那个人仅剩的地盘。如果不是眼下国内政治形势太微妙,杨震真想和这个家伙较量一下,一次全部的搞定。

CooJx.Com
上一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   下一章 ( → )
新御宅屋小说网提供大量免费的全本小说,穿越小说,网游小说,军事小说,玄幻小说,我们提供的全本小说是小说排行榜作品值得阅读,新御宅屋小说网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新御宅屋手机版 网站地图 萧薰儿的征程 牛顿小说网 
Copyright 新御宅屋小说网 小说排行榜 全本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 新御宅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