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一鸣的现场演奏效果是和路加同一档的存在,甚至还要更好一线,以约翰的目光来看,仅仅是贝一能有这种现场,与其说是作曲家和作品的加成,不如说是演奏者的实力。 国际上也只有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家,才能让人不看作品光凭着人就把现场拉的实力,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卫丛。 卫丛是出了名的现场型演奏家,作为现代演奏家里面即兴独一档的人,他每一次演奏的华彩部分从来没有跟过谱,往往是自己即兴演出,充了惊喜和个人彩。 从这个角度看,简一鸣果然是卫丛的学生。 不仅继承了卫丛这种即兴改编的大胆,还继承了卫丛腥-风-血-雨的体质。 约翰看上去还很认真地听在场所有评委的争论,实际上人已经神游天外。这种争论由来已久,简单概括就是“原著”和“改编”。前者要求尊重作曲家意图,力求完美体现作曲家时代的风格,保留原汁原味的原著味道,后者则是愿意据时代和个人改编,鼓励加入个人彩在经典曲目上,力求与时并进。 “这是亵渎!谁允许他这么演奏的,一个头小孩谁允许他擅作主张!” “看看这个现场,看看听众的反应!这是实力的证明!” “他没有一个音不在原谱上。” “那个演奏方法就非常不尊重乐谱!” “但贝多芬的原谱也没有说不能这么弹吧。” ……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乐谱。 很多音乐家其实生前并不出名,他们最原始的手稿大量丢失,只能依靠出版社版本的乐谱,但是出版社的乐谱在出版的时候有可能经过了编辑等人的二次改编,据自己的理解给作曲家加标记甚至改谱的情况都有。 现代众多版本的乐谱当中公认比较靠近原著的只有三个版本,一是维也纳原始版本urtaxt,俗称小红本,二是德国骑熊音乐出版社barenreiter verlag,俗称小蓝本,还有一个是亨乐版henle,灰蓝封面。 但是这三个版本也无法保证能百分百还原作曲家的意图。 所以原著存在“原著”问题,而改编则存在“尺度”问题:怎么改编算合理?改编多少算合理?…… 所以细节都能引发一系列的争论。 现代古典音乐圈关于这两边的争论吵得最凶最热闹的那次,就是克劳德和卫丛吵架的那次,由不懂事的小崽子弹琴开始,到两大钢琴演奏家吵架为高-,后续延续到整个古典音乐圈的两派争论。 说起来……约翰沉思,当年卫丛确实好像放狠话要培养一个即兴徒弟来着的? “维克先生,维克先生?” 维克多眨巴了下他那双焦糖蜂一样的眼睛,看向说话者,半点没有自己走神的心亏。对方噎了一下,再次重复自己的问题:“维克先生您怎么看呢?” “噢,噢。”约翰·维克一脸深沉地思索了几秒,营造他刚才其实在认真思考的形象,“花赛最终的目的,还是鼓励参赛选手,不是吗?” 刚刚还要坚持尊重作曲家的部分评委顿时面沉思。 其中有一个坚持的人大声道:“但是他这是在弹琴!” 没等约翰说话,坐在他旁边刚刚支持他的评委就开口了:“这算弹琴吗?” “也不能说完全偏离贝多芬原来的意图。” “和贝一很相配。” “那孩子是卫丛的学生?” “是临音附中的学生,指导老师是王曦。” “确实之前的音乐处理都有王曦的觉。” 评委们稍微讨论了两句,话题就重新回到了名次上。 “我觉得给个第二名完全没问题。” “不不不,给一个最佳就可以了,万一这种即兴成为花国琴童模仿的对象就麻烦了。” “要是他们能有这种能力我倒不反对。” 即兴,需要深厚的音乐底子作为支撑,表达、反应、思考速度等各项能力综合表达,不是随便弹弹就能称之为即兴演奏。 “你们不觉得花国的孩子缺的就是这个吗?” “可是这种临场发挥……” 评委们犹豫不定,最后是赛委会的会长发言:“花赛最初的创立目的就是给年轻一代的青年演奏家们展示的平台,为他们打开通向世界音乐舞台的大门,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展现的机会,我们坚持鼓励年轻演奏家们勇于表达和表现,至今为止未曾改改变。现在,我认为论技巧和现场演奏,第二名提议选手简一鸣,请各位评委表决。” 评委们面面相觑,再度小声讨论。 在座的人里面只有约翰看得通透,最开始他仅用了一句话就扭转了会议室里的讨论气氛,现在也不意外赛委会的会长再次强调花赛的主旨。 这是考验比赛包容度的重要时刻。 不出意外的话,简一鸣将会是这一届花赛的重点宣传对象,也是花赛宣传自身的重要时机。 不得不说,从哪方面来说都非常合适,临音附中、卫丛、王曦、现场发挥、花国人,甚至年龄,每一个点都值得大书特书。 半决赛的时候媒体的报道都比较收敛,约翰已经能想象到决赛名单公布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盛况了。 约翰认真考虑自己应聘临音附中的岗位了。cOoj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