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幼婉脸也是苍白。嫁不成意中人已经是个悲剧,现在难道要让她随便嫁到什么人家去么?然而以崔家如今的情形,只要太后开口,岂容他们拒绝?不,就算是从前父亲还在的时候,太后做媒,崔家也只有诚惶诚恐接受的份儿。 “那人,有没有说——”到了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闺中女儿不言亲事的规矩了,“太后的意思……”究竟是想把她嫁到什么人家去。 崔敬脸更难看了:“我仿佛听着,是想让妹妹为侧……” “做妾?”崔夫人呼地站了起来,“这,这怎么成!”堂堂四品大员的女儿去做妾?就算崔知府死了,不也说是为国捐躯么?如何就能这样轻他的女儿? 崔幼婉先是一惊,随即却听出一点端倪:“大哥,你刚才说——为侧?” 侧,侧室也,其实就是妾的委婉说法。不过时下规矩,一般的妾都直呼为妾,能称侧室的,首先纳的是规矩人家的女儿,其次进门之后与普通妾不同,地位更高一些。如今那内侍说要让她为“侧”,这究竟是要把为妾说得好听点,还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呢? 崔敬脸仍旧不好:“听那内侍的意思——或许是侧妃。” 崔幼婉的心猛然一缩,随即狂跳起来。 侧妃!这是只有本朝封王的人才能立的侧室。如今京城里头,除了沈数这个郡王,还有谁能立侧妃呢? 崔夫人也怔住了。刚刚听说女儿要做妾,她一颗心直沉到了地狱十八层底下去,这会儿听说是侧妃,居然有一种逃出生天的觉,几乎要喜极而泣了。当然,侧妃也是妾,若是丈夫还在,那是万万不愿让女儿去做妾的,可是如今——想一想,好像这居然还是极好的前程了? “可是安郡王那里?”崔夫人头一个想到的也是沈数。 崔敬却不是这样想的:“京里可还有一位成亲王。”若是太后想让崔幼婉嫁给沈数,当初崔家要用次女替代长女的时候,太后何不就同意呢? 崔幼婉一颗雀跃的心顿时又一紧。可不是,京城里还有一位当年的二皇子呢,只是因为终年闭门不出,一时间无人想得到他。可是,听说成亲王身子不好,又已经有了嫡子,若是她嫁去了成亲王府,那要过什么子? 崔夫人也同时想到了这一点。若是嫁给沈数,至少人是见过的,说得上高挑英武一表人材,且至今府里也只一位正妃。可成亲王是个病秧子,听说后宅里人也不少…… 所谓夫死从子,崔知府一死,崔夫人便将长子当成了依靠,若是往常,这些话是断不会说出来的,此刻却不由得全倒了出来:“你妹妹若嫁到成亲王府,这子只怕难过……” 崔敬看着母亲,一时间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半晌才道:“难道嫁去安郡王府,母亲就愿意?”刚才他还以为崔夫人是不愿意呢,原来口而出提到安郡王,竟然是愿意妹妹嫁过去的吗? 崔夫人也怔了一下,才道:“太后做媒,岂容得我们不情愿?” 崔敬脸得通红:“我去求皇上!父亲既是为国捐躯,我拼死求皇上一个恩典,让妹妹自行聘娶,皇上总还——” “不要!”崔幼婉失声叫了出来,在崔敬的目光下硬着头皮道,“哥哥若是去说了,就算皇上答允,也是得罪于太后,后可怎么办?”她才不要自行聘娶!如今她都十五了,兄长们还没有前程,若是这时候自行聘娶,她能嫁个什么人家?如今太后说要让她做侧妃,说不定就能嫁给沈数呢? 崔敬皱眉道:“纵然得罪,也不能让你去做妾。” “我——”崔幼婉把心一横,“家里养我这些年,如今用得着我,我怎能推辞!哥哥不必担心,我情愿去做这侧妃!若是,若是老天没眼,太后真要将我嫁去成亲王府,也只是我命苦罢了。” 崔敬开头听得热血沸腾,到后头却渐渐觉得不大对味了:“那,若是安郡王府,难道就……” 崔幼婉撇开头,低声道:“总比成亲王府好些。” “我可怜的女儿——”崔夫人却一把抱住了崔幼婉,落下泪来,“早知如此,当初若这亲事成了,你又何苦今受这样的委屈……” 崔敬被崔夫人的眼泪得心烦意:“母亲,可前几——”前几他们还在疑心是安郡王妃治死了父亲,如今要嫁去安郡王府,那妹妹以后可就是在安郡王妃手底下过子啊! 崔幼婉抬起头来,抿紧了嘴:“若是太后把我指过去的,她也不敢怎样。”这会儿她突然福至心灵了,太后为什么不可能是让她嫁去安郡王府呢?父亲为国捐躯,却让女儿去为妾为侧,这总归是会让人诟病的一件事。太后为何要冒着众人的议论做这样的事呢,那必定是有所图的。 那么,太后究竟图什么呢?如果她没错,太后应该是并不喜蒋氏,更不喜蒋氏如今这样的大出风头…… ☆、第193章 预警 京城外的一处皇庄上,若是被不知情的人看见怕是以为此处是个养牛场,但进进出出的人却又穿着古怪的白长袍,连头发都用奇怪的白布罩子罩住,乍一看像戴了半截孝帽似的。 不过这些衣着古怪的人自己却并不觉得,反而是个个脸上都有郑重之,好像他们照顾的不是一头头牲畜,而是什么活麒麟似的。 这当然就是制造痘苗的地方了,能进这地方的人都是挑细选的,就连如今还分管着此事的官员们,也不是能随便进入的。 皇庄西侧的一处屋子里,桃华正在给沈数施针。长长的银针扎进位里,桃华三手指捏着针尾轻轻转动,那种难以形容的酸微痛的觉让沈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才是四月初,京城的风还微凉,桃华额头却沁出了一层薄汗。等到所有的针都捻完,她连手腕都有些僵了,手指更是因为捏得太紧有些发痛。 “这几天怎么捻针这么久?”最后一针拔出,沈数就坐起身,伸手去拉桃华的手。 桃华轻轻吁了口气,避重就轻地道:“从前那是第一疗程,现在是第二疗程了,当然要换个法子。”她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太后用的那种药应该是导致慢重金属中毒的。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在各种重金属中毒病症当中,汞中毒是主要影响到中枢神经,并可能引起视力受损的。如果是孕妇中毒,还能影响到胎儿,比如水俣病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 桃华还记得,当初赵充仪就出现过目眩及视物不清的症状,而现在,袁淑妃的视力也明显受到了损害。如果再加上沈数——太后当年很可能给先贤妃也下了这种药,只是各人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先贤妃没有表现出中毒的征兆,腹中的胎儿却受到了影响。 有了这些猜测,桃华给沈数用的药也就相应地起了变化。然而这终究还只是猜测,最后的真相是什么,沈数的眼睛又能不能治好,她都不敢保证,所以也不愿意现在就告诉沈数,以免他抱有希望,将来却又失望。 沈数在医术上向来相信她,虽然对于什么第一第二的疗程听着十分陌生,却也并不多问,只替桃华着手指道:“只是你太辛苦了。”虽然皇庄上的事不必她亲自去做,但也时常要去巡视,这还不包括总有人来请教医术的。 “也没什么辛苦的。”桃华笑了笑。现在的情况,比起从前在医院工作,每天要接待一串病人的强度已经低得多了。就是她小时候,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还要学家里的医术,也不见得比现在就轻松。尤其那时候神力大,身边也本没有一个能体贴她的辛苦的人。 沈数心疼地摸摸她的脸:“回了京城你倒又瘦了些。这些子光是各家去应酬就辛苦你了。” “不过是去做客,说几句闲话喝杯茶,又算得了什么。”桃华靠在他肩上,有点懒洋洋地回答,“只要能有点用处就好。” 沈数失笑:“有点用处?用处大着呢。如今哪家有小儿女要种痘的不争着讨好我的王妃,你说一句,比我说十句都有用。”当然有些为陆将军辩护的人乃是出自真心,然而也有一些人原本是事不关己的,却因为桃华而偏向了陆大将军,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净给我灌魂汤……”桃华伸手意思意思地在沈数上掐了一把,当然没掐起什么来——沈数娴于弓马,十余年练武不辍,身上连丝赘都没有,更是紧实,本也掐不动。 不过这一掐虽然不疼,却起到了别的作用。沈数的手臂迅速就搂到了她上,顺手在她间也捏了一下。这下可是极有效果,桃华嗤地一声笑了出来,整个人都软了——她里是最怕的,沈数算是正中靶心。 皇庄上虽然人不算少,但个个都很识相,无事绝不会跑到这边来。何况有薄荷在外头守着,就是来了人也不会随便放进来。 正是初夏时分,吹进窗户的风犹有一丝凉意,空气却已经微热了起来。皇庄上花木颇多,修剪得宜,这时候窗下正有几棵牡丹开得肆意,那甜香顺着窗户的隙飘进来,将整个屋子都熏得甜腻了起来。 沈数一时把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事都忘记了,整个人向桃华下去,含糊地在她耳边道:“魂汤吗?我灌了,你喝不喝呢?” 热气吹在耳边,桃华觉得自己的耳朵迅速烧起来,接着那小火苗就扩散到脸颊和脖颈,一直烧遍了全身。屋子里好像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就连穿在身上的薄薄夹衫都嫌厚重,似乎已经穿不住了。沈数用两手指拉了一下,就将她的带拉散,薄荷新制的月白绢衫散开来,出了里头水红的肚兜…… 外屋的薄荷轻手轻脚地出了屋子,一脸正经地提了个小杌子,在廊下做起针线来。皇庄上的屋子是贵人们来消暑的,终究比不得京城里正经的深宅大屋严密,有些声音听得就略微清楚了些。薄荷知道自己姑娘脸皮薄,是不喜有人听壁角的,不管有意或是无意。 “薄荷姐姐——”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从院子外边探进头来,见薄荷坐在廊下,便放轻了声音小声招呼。 这是内务府新挑的一批人中的一个,跟各都没什么关系,进两年了还在内务府做活。桃华给她取名玉竹,拨给了薄荷教导。如今蒋柏华住进郡王府,除了他身边原有的丫鬟和小厮之外,桃华又特地把桔梗调了过去,自己身边就实在是缺人手了。 薄荷看了一眼玉竹,对她的眼力劲儿十分意。说起来里也是磨练人的地方,玉竹不过是个下等人,来郡王府这还没多久呢,就已经知道桃华的某些脾气了。看见她坐在屋子外头,就知道该小声说话,免得惊扰了屋里的主子。 “你来得正好,一会儿去厨下说一声,送些热水来,我正想洗衣裳呢。”其实这个天气洗衣裳哪用热水,但也不好让人知道王爷跟王妃大白天的做了点儿不大适宜的事儿。 当然,薄荷是觉得这事儿再适宜不过了,王妃成婚半年了还未曾有孕,主子不急,她可急着呢。不过,皇庄上毕竟人多口杂的,若是叫人知道了,背不准就有人嚼舌头。不如她担了这事儿,宁愿叫人说她恃着是王妃身边大丫鬟就娇惰了,也不能叫人拿了王妃的把柄去。 玉竹连忙答应了一声,才说正事道:“姐姐,外头来人送信,说太后宣王妃明儿进,皇后娘娘在里开寒食宴呢。” “让王妃进?”薄荷将这事儿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玉竹却小声道:“姐姐,我在里呆了小两年,听说每年寒食,都是皇上带着里娘娘们过的,没召过外头的人。可刚才来送信的人说,太后不但召了王妃,还召了前些子死了的那位福州知府的夫人和女儿进。” 来送信的人自然是郡王府的侍卫。太后派出来传旨的内侍不耐烦跑到京城外头来,就将旨意宣到了郡王府。邬正也是个人子,虽然对里的规矩没那么明白,可太后特地召桃华,却叫他起了点警惕之心,索就叫人一并将崔氏母女也应召的消息也带了过来。 薄荷一听见崔家人的名字,顿时也警惕起来:“寒食节不召外头的人?” 玉竹家里穷,父母要养活两个兄弟已是负担沉重,巴不得将女儿送去里,也省了一口吃食。玉竹年纪不大,在家里却是打小就苦惯了的,心里也明白父母并不看重自己。待进了之后,知道人要到二十五岁才能放出去,到时候年华已去,若无一技傍身,不是被家里嫌弃,就是任其摆布半嫁半卖了。 偏偏玉竹生在农家,针线之类只限于会补衣裳和纳鞋底子,刺绣是本不会的。更不识字,将来出了哪里有法子养活自己呢?是以听说安郡王府要挑人,她就拿出积攒的一点银子送给挑人的内监,来了郡王府。 她年纪不大,心思却是灵通的,隐约也猜到自己能被郡王妃的贴身大丫鬟教导,究竟是为了什么。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尽心伺候郡王妃,不求将来也会有份前程,至少别等到二十五岁出了再任人摆布。 故而到了薄荷身边,玉竹除了小心殷勤之外,只要用得着,她在里知道的那点儿事就绝无保留:“我是有一回快寒食节的时候听里姑姑说的。” 薄荷沉了一下,就听屋里有了动静,便道:“我知道了,你去给我多叫点热水来,这事儿我自会禀报王爷和王妃。” 玉竹答应一声,转身就跑了。她有自知之明,知道如今还轮不着她去王妃面前传话呢,不过,只要小心伺候,早晚会有机会的。王妃身边的人实在太少,正是要用人的时候,只要忠心,不怕得不到提拔。 屋子里头弥漫着雨散云收后慵懒的气息,桃华枕在沈数肩上,又想掐他一下:“大白天的……”这要是让人知道了,一个白昼宣的名声逃不掉。 沈数毫不介意地把胳膊伸给她掐:“有人在外头守着呢,等闲没人能过来。”他说的可不是薄荷,院子外头还有侍卫呢,哪能让人随便闯进来。 “那也该起来了。”桃华推他一下,自己却也懒得动,“马上就清明了……”先贤妃生前虽然得宠,死后却没有资格跟先帝葬在一起,而是葬在妃陵。就是清明皇帝祭扫,也祭扫不到妃陵去,自然要由沈数自己去致礼。 “从前都在西北,逢年过节对着灵位拜一拜……”沈数从前只要想起母亲就难免伤,现在再谈起来仍旧有淡淡的思念萦绕,却觉得没有那么沉重了,“回到京城虽然能去祭扫,但——不过今年可以带你去见她,母亲地下有知,定然高兴。”从此之后他便不是孤身一人了,有如此,想来亡母亦无所求了,可以放心在地下与父皇相伴。 桃华轻轻抚摸着他的手臂,低声道:“母妃一定会高兴的。” “嗯——”沈数出了一会儿神,忽然转过头来,“要是见了孙辈,母妃一定更高兴,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再努力些……” 桃华用力掐了他一下:“三句话没个正形,还不快进来呢!” 沈数捂着胳膊,呲牙咧嘴:“你这般凶,母妃看见了定然不放心,怕我被你欺负。说不定晚上托个梦什么的……” 桃华又好气又好笑:“那最好了。母妃若是托梦,我就告诉她你平是怎么欺负我的!”居然还拿托梦来吓唬她,真是不知道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所畏惧吗? 沈数嬉皮笑脸地从后头搂着她:“我怎么欺负你了?” 桃华被他扯得一件肚兜套了三回都没套上,恨得转身又去掐他。两人在被子里闹成一团,险些又擦走火,直到薄荷隔着门轻轻唤了一声:“王妃,热水来了。”这才罢休。 虽然大白天的那个有点……咳,但跟喜的人做喜的事,还真是能让人心情愉悦。至少桃华沐浴出来,往镜子前头一坐就看见里头那个人嘴角一直往上翘着,眼尾也弯弯的着笑意,止都止不住。 然而这好心情马上就受到了影响,薄荷小心翼翼地将寒食入的消息说了,顿时就见沈数原本弯着的嘴角拉成了一条直线:“寒食素没有召外命妇入的习惯,成亲王妃在京城十余年,也从没在这一天得过太后召见。且——只召了王妃,没有召我?” “说是太后只召了王妃……”薄荷也怕玉竹传错了话,“送信来的人还在庄子上,王爷可要召他来问问?” 这的确是要问的。沈数几下把衣裳结束整齐,拔腿出去了。没半晌回来,脸不太好看:“只是后寒食宴,皇上并没召我。”他是成年的郡王,若无正当理由的确不宜进后,更不宜跟皇帝的妃嫔们同桌共食。 他出去的这一会儿,桃华也思考过了:“太后为何要召崔氏母女入呢?”如果说她还算是皇家的人,那崔氏母女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沈数毫不犹豫地回答:“反正不会是因为崔知府为国捐躯!”于家人几时真正关心过这种事?他们关心的不过是自己的利益。 薄荷小声道:“会不会是崔家人出尔反尔,想说王妃治死了崔知府?”虽然说王妃手里有那个什么《手术协议书》,但这种郎中治病还要签契书的事儿前所未有,太后若是不认,这也不好说呢。 沈数冷笑一声:“这大有可能。”来传信的侍卫得了邬正的叮嘱,将这些子京城里有关他们的消息都带了来,这当然也包括太后有意让人传出的话——分明就是在暗示桃华骗着崔家人签了契书,以便为自己治死崔济民罪。 舆论这种事就像那丛生的长草,只要有一阵风吹过,就会热闹地起起伏伏,发出更多的声音。太后这话传出来,立刻就有了无数的衍生版本。 有人说郡王妃是成心想治死崔济民。因为崔家长女跟安郡王有过婚约,虽说未嫁而终,名字也没有上皇家的玉牒,可因为是先帝指婚,到底还是在宗人府记下了一笔。如此一来,现在的郡王妃蒋氏地位便有点尴尬:虽说算是元配,然而在崔家人面前就有些不好说话——毕竟先帝心目中的安郡王元妃可是姓崔。 只要崔知府还活着,还做着官,将来说不定还会调回京城,那蒋氏这个郡王妃头上就永远着个崔字儿,如哽在喉。可若是崔知府死了,崔家两位公子还未有官职,崔家便会一落千丈,或许就此沉沦下去,再也不会在她眼前出现了。如此说来,崔济民死才对蒋氏最有利,即使不说她有心治死崔济民,至少也没有尽力医治。 不过更多的人倒不这么认为,毕竟西北的事儿大家都有所耳闻,动刀剜剔骨的法子在西北早就用过了,也的确救活了些人,并不能据此就说郡王妃是在害人。在他们看来,若说郡王妃这是在拿崔济民的命博自己的名声,倒还靠点谱儿。 西北一场大战,成名的其实是郡王妃组建的救护队,而其中最为传奇的无疑就是那位卧薪尝胆,八年在牛马猪羊身上不间断磨练技艺的丁郎中了。而郡王妃本人,更多的是识人之明,而并非是她的医术在战场上起了多少作用。 说起来这次西北之行,对郡王妃的名声的确是有几分动摇的。这件事儿其实微妙的,郡王妃固然建立了救护队,固然出了可避天花的种痘之法,一时声名无两。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她没能治好炭疽和天花,组建救护队还要请别的郎中来诊治,也证明了她本人的医术并非无所不能,远不像从前人们认为的那么高明。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种颇为古怪的局面:在郡王妃盛名的大旗高高飘扬的时候,那树立着旗杆的台子,基础却有点动摇了。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却也觉得郡王妃这是拿崔济民在练手——倘若人救活了,那她的名声立刻就会重新稳固起来,甚至把西北的丁郎中下去。 也有人问:倘若人死了呢?岂不是更害了郡王妃的名声? 咳,那不是还有个契书在吗?太医院院使都说了崔知府没救了,就算治不过来也不算郡王妃的错不是吗?俗话说得好: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你命中该死,就是华佗扁鹊重生也没得办法呀。 等等,这个理论好像有点悉——哎,郡王妃出那个古怪的青梅饮喝死了人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形形的言论在街头巷尾传个没完,好多人都好像自己去过西北,亲眼看着有人喝了青梅饮似的,说得眉飞舞言之凿凿。这叫真正知道事实真相的人怎么能不恼火? “得了,别为这种事动气。”桃华本人倒是一笑置之。别说现在她穿越过来的这个时代了,就是前世那时候,愚昧无知的人难道就少了,心怀恶意的人难道就没有了吗?CoOJX.CoM |